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成果>时 评

深化南海合作前景可期

2022-04-22 22:00:57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过去几年,虽然一些域外国家从未停止在南海地区的军事行动和对南海事务的介入,但南海形势总体趋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同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得到巩固和提升,南海海上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海上规则构建的速度也在加快。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影响南海局势再度升温的消极因素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这可能会导致南海形势朝着不稳定的方向发展。


从域外因素来看,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仅没有带来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改变,美国对华全面竞争的态势反而得以延续,甚至还有所强化。拜登政府加紧推行“印太战略”,在此框架下大力强化同盟体系及伙伴关系网络,巩固传统双边军事同盟,推动“四国机制”实质化、扩大化,组建具有排他性、针对性的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将南海问题作为对华战略博弈的重要抓手。2021年美国在南海针对中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共有5起,虽较特朗普时期有所减少,但美国军用舰、机在南海活动更趋频繁,已成常态化存在。


从域内因素看,尽管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海上单边行动一直没有停止,但总体上没有引发大的海上对峙或者紧张情势。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在管控争端问题上、以及与东盟成员国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良性势头仍在延续,大国竞争的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使有关国家采取行动更加谨慎。


南海问题本质上是历史遗留的领土海洋争端问题,很大程度上被裹挟到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之中。在此背景下,争端虽然整体得到较好管控,但一些分歧和摩擦仍不时出现。众所周知,南海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繁忙的水域之一,船舶航行往来活动密集,全球有50%的商船和三分之一的海上贸易航经于此,每年超过10万艘商船通过,一直受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南海错综复杂的海上权益争端和愈演愈烈的地缘政治竞争,也受到日益突出的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南海局势的复杂性、脆弱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启示我们,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建立起来的信任弥足珍贵,地区国家共同营造的南海地区稳定和合作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


一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关于“南海行为准则”(下称“准则”)的谈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展不如预期,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积极势头。中国对“准则”谈判十分重视,不断做出积极表态,释放希望将谈判向前推进的强烈信号。2021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在作为“准则”谈判工作层机制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下称《宣言》)联合工作组”框架下,举行了4次特别视频会,4次工作组会议,保持了非常密集的频率。自2002年以来,中国与东盟10国已连续召开了19次落实《宣言》高官会和31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在推动海上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和早期收获,对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增进互信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在与东盟国家保持“准则”谈判势头的同时,中国还继续在一些机制性框架下与南海争端有关当事国保持双边磋商和沟通。2021年中越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工作组、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以视频方式分别举行了2轮磋商,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专家工作组举行了1轮磋商。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和菲律宾副外长伊丽莎白于2021年5月以视频方式共同主持了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六次会议。双方就有关问题阐述了立场,讨论了海事、油气、渔业、环保、海上搜救、海洋科研等领域的合作。


今年5月菲律宾总统大选即将到来。虽然当前中菲关系发展总体平稳,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双方高层也保持密切沟通,但未来菲律宾新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将采取何种政策和立场,中菲油气合作又会何去何从?这些新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


今年也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如何在下一个20年加速推动将《宣言》框架下的双多边海上务实合作落到实处,同时破除“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的难题,建立更具实质内容、更为行之有效的地区规则,最终实现南海的长治久安,同样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多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处理南海问题上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双方对彼此在南海问题上的关切和诉求有着日渐深刻和直观的理解,而南海形势的波折起伏和跌宕转圜也证明,在南海搞集团对抗行不通,拉拢域外力量制衡中国也没有出路,以规则构建管控危机、以海上合作淡化分歧、以谈判协商化解争议方为妥处南海问题的正途。对于拼凑封闭排外的“小集团”,在南海地区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各国对此都应保持警惕。南海地区多年来保持总体和平局面,是周边国家共同努力、悉心维护的结果,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努力增进互信、相向而行,共同致力于海上合作机制建设,塑造彼此认可和能够遵守的地区规则与秩序,促进区域融合发展,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 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