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镭:澳大利亚高校"妖魔化"中国贻害大
2019-09-10 09:22:59 来源:环球时报
因工作关系,笔者对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和高校一直保持着追踪研究。最近澳大利亚一些高校忙于举办关于中国的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座,据现场中国留学生反映,对中国的“妖魔化”比以前更严重了。同其他西方高校一样,澳大利亚的大学也一向自诩学术和言论的“自由王国”,但它们打着“自由”旗号,实则鼓吹和强化意识形态偏见,越来越让人看清“自由”的本质。
澳大利亚高校流行的这种对华偏见,只会导致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偏差”越来越大,更难回到正轨。近年来,不断有澳大利亚学者在主流澳媒上发表所谓“学术观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渲染中国发展不可持续。其中有位深受澳大利亚政府和学界重视的学者就在澳大利亚最大报纸《澳大利亚人报》上断言,“实行民主政体的印度”即将在经济上全面超越中国。读完文章,笔者深刻意识到这位“著名学者”不仅对中国知之甚少,甚至对印度也不够了解。
一位在印度生活和工作十多年的韩国学者,毫不客气地批评这种充满偏见的文章是澳大利亚自娱自乐的“精神鸦片”,最终将令澳大利亚尝到苦果。但那位“著名学者”却因“政治正确”而长期被政府邀请参知政事,甚至被众多政府机关和军方聘请撰写有关中国和亚洲地区形势、特别是地区安全形势的政策报告。这种以偏见为指针的政策报告和建言,毫无疑问会加剧澳大利亚在对华政策上的战略误判,对两国关系造成极大危害。
有关中国经济和中澳两国互利合作的偏见,加剧澳方战略误判同时也严重损害澳大利亚的经济利益和民众福祉。中国经济近年来总体保持平稳,但在澳大利亚一些学者和媒体那里鲜有客观、公正评价。相反,对中国宏观经济态势“危言化”甚至是“崩溃化”的渲染比比皆是。当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澳主流媒体和一些学者就会不断发文,宣称中国经济面临“过热失控”危险,警告澳企防范“中国风险”;而当中国经济处于调整期,澳媒和学者又会渲染“中国经济行将崩溃”。澳大利亚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曾戏谑地说,他总是将对中国充满偏见的经济报道和言论反过来解读。
澳大利亚现在的能源、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亟需升级,北部大开发也因缺乏资金而搁置,民众对高企的电价尤其有怨言。但澳大利亚政府却屡屡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中资企业在澳有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并购。据报道,澳大利亚对美国10亿美元以下的投资和并购一律免检放行,而对来自中国的每笔投资和并购都要严格审核。这种做法既损害两国人民福祉,更贻害澳大利亚经济发展。
澳大利亚一些高校中流行的对华偏见,已经表现在对待中国留学生和与中国有关项目的态度上。部分中止两国关于孔子学院的教育合作,设立专门机构调查中国对澳高校的“渗透”和“干涉”,等等,这些干涉两国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做法,严重伤害中国留学生和民众的情感,甚至可能导致两国民众的疏离和对抗心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善待中国留学生和两国间文化教育交流,就是为两国关系的持久发展奠定坚实根基。相反,意识形态偏见先行则可能导致中国人对澳大利亚负面认知的积累,使澳洲高校和媒体的偏见塑造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给中国留学生和广大民众塑造什么样的“澳大利亚认知”,无疑将会对澳大利亚长远利益和两国关系长远走势产生深远影响。(作者是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