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岭: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2022-10-19 16:52:50 来源:环球时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系统性阐述,为新时代中国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国之大者,安全为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风险挑战,比如来自霸权主义国家的遏制、打压、封锁、讹诈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十年中国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能否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将是下个阶段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论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将国家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总体国家安全观中蕴含的系统思维和统筹方法贯穿二十大报告“国家安全篇”的内容。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这“五个统筹”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念的时代性、先进性乃至世界性意义。
例如,与西方以“霸权”“离岸制衡”等思维或概念为内核的所谓安全观念相比,中国更强调内外兼顾尤其内部安全的重要性,这既体现了中国的和合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理念。百年大变局下“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很大程度上根源就在于此。
又如,与西方传统国家安全理论过度强调“陆权”“海权”等概念相比,中国尤其强调国民安全的重要性,彰显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这在历次海外撤侨行动中,在抗击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过程中,在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再如,统筹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超越了西方以追求“本国优先、绝对安全”为出发点的言行范式,一定程度上从理论层面破解了当前西方面临的一系列“安全困境”和“公地悲剧”难题,体现出超越西方零和思维的中国智慧。
围绕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布局要求进一步明确,将为护航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指引和系统保障。
一方面,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本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当前中国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迈进,对一个“强起来”的大国而言,不仅要有更多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还要有把国家实力转化成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更要有同一切干扰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外部力量进行斗争和较量的战略工具。
为此需要更加高效权威的领导体制,更加完备的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更加系统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更加健全的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需要补足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短板弱项,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一个现代化强国所必备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
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政治体制优势和各级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稳走实的关键。
新形势下,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国家安全挑战,只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才能有效抵御外部势力渗透、破坏,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可能干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风险;只有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推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真正树立起全面加强国家安全的战略共识与战略自觉,才能真正构建起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才能最大程度汇集起“总体”的力量,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作者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