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王朔:“跨大西洋盟友”渐行渐远

2021-02-19 06:42:14       来源:环球时报

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将于2月19日以线上视频会议方式召开,这也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首次在国际重大多边场合亮相并发表演讲。根据白宫日前发表的声明,拜登届时将主要讨论三个话题: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如何恢复世界经济,以及G7如何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打交道。


尽管摆脱了特朗普让欧洲人终于能喘上一口气,看好拜登上台的欧盟机构领导人,在表达未来合作愿景的同时也不忘强调“欧洲要寻求战略自主”。所以,在前两个话题上美欧可能会形成更多一致立场,但在对华外交上,欧洲(不包括脱欧的英国)国家与美国保持着“温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欧关系演变绝非一时之事,而是很多东西都在变。


首先,是欧洲的变化。曾几何时,在很多欧洲人眼中,美国大兵是将他们从纳粹阴霾下解放出来的英雄,“马歇尔计划”又帮助他们得以浴火重生。在随后的冷战中,正是靠着美国的核保护伞和北约,欧洲才能获得和平发展的机会。当然,感激之余,欧洲人并非没有付出代价。毕竟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安全这个更高的需求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屈从于美国。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特别是新一轮全球化的兴起,欧洲的外部安全威胁大大降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不难发现,这些年来美欧之间的经济竞争越发激烈,无论是空客与波音,还是“北溪-2”输气管道,数字税之争,乃至更重要的欧元和美元之争,可谓此起彼伏,针锋相对。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美国在欧洲人眼中的作用变了。虽然北约依旧还在,欧美仍为安全上的盟友,但现实利益开始越来越多地左右着欧美关系。欧盟统计局15日发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在2020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因此,欧洲不愿再做牺牲品,尤其不愿夹在中美之间,这就是欧洲战略自主的本意,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之于欧洲的重要性在下降。


其次,是美国的变化。诚然,美国在经济上仍是世界老大,但实力也在相对下降。尤其是金融和债务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呈现出“东升西降”的势头。例如,2000年中国的GDP约为美国的13%,而到了2019年则上升到美国的三分之二。


美国经济相对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资本无节制地逐利,导致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最终酿成灾祸,至今仍未完全摆脱阴影。而这场危机还带给美国更深层次的冲击:贫富差距的扩大和中产阶级的萎缩,已严重动摇本来的社会基础;阶层矛盾和种族冲突不断激化,撕裂愈演愈烈。而这些社会问题的累积发酵必然会在政治领域凸显出来,所以我们见证了特朗普的上台,美式单边主义横行无忌,破坏一个又一个国际共识。而且美国的这种变化是光谱的整体性偏移,所以欧盟国家对拜登上任后的美国能改变多少,心里是打问号的。


最后,是西方的变化。很多欧洲人之前都将美国视为欧洲文明的延续,尤其是政治制度方面,美国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进行了“新的创造”。因此,当多数欧洲人认为美国的成就一定程度也是欧洲的成就,这或许就是所谓“西方价值观联盟”的本意吧。


然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先是提出了 “西方霸权衰落论”,近日又表态欧洲不应该与美国“拉帮结派”对付中国。马克龙认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走的是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而且取得了成功并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西方一直以来的制度优越性正在丧失,霸权正在加速衰落。他还特别强调,欧洲的价值观与美国并不相同,应该追求自己的战略自主。这一思想如今渐成欧洲主流,欧洲在价值观上正与美国渐行渐远,而这种心理上的疏离才是美欧关系的“致命伤”。


世界在变,美欧在变,人心更在变。不久前,知名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欧洲民众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已经破碎,近三分之一的民众不再信任美国人。所谓破镜难圆,裂痕修补之后也不可能回到从前。无论美欧的政客们如何去修补粉饰,“跨大西洋盟友”渐行渐远已是事实。(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