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学者:美“以邻为壑”将是一条危险之路
2025-04-03 11:03:17 来源:参考消息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3月31日发表题为《特朗普贸易战长期博弈的三个论点》的文章,作者为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教授马库斯·瓦格纳。文章编译如下:
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力推进以关税为主的贸易措施来重塑全球贸易。他计划在所谓的4月2日“解放日”征收对等关税。
特朗普政府声称,与外国生产商向美国出口相比,美国生产商在国外面临更高的关税和更多的限制。
特朗普政府还研究了税收制度,比如欧洲的增值税和澳大利亚的商品及服务税,以及进口法规和其他因素。特朗普政府认为,这些不公平的做法使美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并助长了美国的贸易逆差——而这种观点几乎是完全错误的。
与特朗普的许多举措一样,即使真的征收关税,真正的税率从宣布到实施过程中往往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征收范围已缩小到只针对美国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而不是所有国家。美国还可能对特定产业征收关税。上周,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他表示,他“一点也不在乎”这个措施是否会让汽车对美国消费者而言更加昂贵。
特朗普提出了无数令人费解的征税理由,大致分为三类:
首先是使用关税作为对其他国家的胁迫工具。在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贸易伙伴被迫重新谈判贸易协定,比如重新命名、但内容基本相同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
同样,特朗普政府利用关税威胁来获得市场准入,争取更优惠的贸易条件,或者作为一种贸易武器来实现原本无关的外交政策目标。上周,特朗普表示他会考虑降低对中国的关税,以换取中国同意出售TikTok。
第二类是利用关税作为收入来源。特朗普政府设想,关税将由尚未成立的对外税务局征收。
特朗普声称关税将由出口国支付。从理论上说,这将为未来的减税提供资金。而在实际操作中,关税几乎总是由商品进口商支付,且通常转嫁给消费者。
这两个思路之间存在潜在的矛盾。特朗普政府似乎希望至少将一部分关税永久化。但这样做,关税作为谈判筹码和胁迫工具的作用就几乎失效。
最后一类是鼓励企业“回流”美国,并支持美国的就业。一些制造业可能会回到美国。但建设新工厂、重新规划供应链的高昂成本以及缺乏竞争力的美国劳动力成本将阻碍大规模的回流。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举措可以被视为其重塑美国国内和全球经济体系更大战略的一部分。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美国副总统万斯主张对美国经济进行结构性重塑,以提高国内创新能力。万斯警告说,“去工业化对我们的国家安全和劳动力都构成了风险”。万斯将关税描述为“保护我们就业和产业的必要工具”。
这种论点忽略了一些关键因素。关税导致物价上涨。除非货币汇率调整,否则通胀的影响可能会使最无力承受通胀的人处于不利地位。美国农民和其他出口导向型产业将受到重创。从战略角度看,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地位遭受了严重打击。一些国家正公开转向其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对手中国。
如果美国从高度一体化的国际贸易体系中退出(它不太可能彻底退出)的情况发生,最终可能会成为英国脱欧的更混乱版本。
冷战结束后的自由贸易世界正在终结。各国将转向本国国内,优先考虑其经济安全和韧性。然而,背离多边主义和国际机构的代价不仅是经济方面的。
密切的经济一体化曾减少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强国际安全,促进繁荣。
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以邻为壑”政策将是一条危险的道路,世界正一步步接近深渊。“解放日”可能会把世界推向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