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美菲军事勾连推高东盟地区安全风险

2025-04-09 11:03:57       来源:环球时报

编者按:近日,美国批准向菲律宾出售20架F-16战斗机,并且两国军方近期频繁举行联合演习,引起国际舆论关注。在南海不断制造对抗的美菲,如今会给东盟地区带来怎样的安全风险?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王强:国家安全战略研究学者

代帆: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菲律宾研究中心主任

葛红亮: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

天价军火生意,与地区国家主流诉求背道而驰

王强

近日,美国方面批准向菲律宾出售20架“全新的”F-16战斗机和其他防务装备,合同金额高达55.8亿美元。菲律宾驻美大使罗慕尔德兹4月6日还宣称,这20架F-16战斗机最早明年就可以分批交付。由此看来,不仅菲律宾急着想装备F-16战斗机,美方也急着想把这55.8亿美元早点拿到手。

美菲这笔战斗机交易并不令人意外,上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临时国家防务战略指导》就渲染“中国是美国国防部唯一关键威胁”,与此相呼应,新任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活动力度,不仅打破惯例首访菲律宾,还以“安全承诺”为幌子,积极鼓动菲律宾购买天价军火。这笔生意,彻底撕下美国“印太战略”的伪装,无非就是通过炒作“中国威胁”,制造紧张局势绑定盟友,既让“棋子”冲锋陷阵,又借军火买卖攫取经济利益。然而,这种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主流诉求背道而驰。

炒作“中国威胁”制造军售陷阱,暴露美国“战略捆绑”的利己本质。赫格塞思在访菲期间公然宣称“美菲必须肩并肩应对中国威胁”,并承诺向菲提供反舰导弹系统和无人作战装备,甚至计划在靠近台湾的巴坦群岛开展特种部队联合演习。这不仅是“递刀子”,更是怂恿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充当挑衅中国急先锋的“战略绑架”,而美国则可坐收渔翁之利。此次美对菲军售是一笔充满算计的政治交易。20架F-16战斗机,再加一些武器、设备和服务等,总金额达55.8亿美元,其单价不仅远超市场同类机型价格,而且远贵于美军自用的第五代战斗机F-35。值得注意的是,这笔交易涉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多家防务企业。毫无疑问,美国军工复合体才是分蛋糕的最大赢家。

这笔交易有赢家自然有输家,其中最大输家毫无疑问是菲律宾。菲律宾2025财年军费预算为46.5亿美元,这20架战机的军售开支就比菲律宾全年军费还要高。而菲律宾空军并不是一支有效的空中作战力量,长期在菲南部地区执行所谓的“反暴任务”,缺乏现代空军的指挥系统、维护能力和专业人员。即便菲律宾下气力引入改装的F-16战斗机,也难以形成有效的空中作战体系能力。特别是菲律宾面临诸多国内发展问题,马科斯政府嘴上喊“国防现代化”,投入大量资金采购美国军备,必然挤压在民生、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资源。对美军购,实质就是把菲律宾人民的血汗钱掏出来挪给美军交“看门费”。

实际上,从美国军援其他国家的历史情况看,美国提供的任何零星武器装备,不但无法改变受援国整体状况,反而可能将其拖入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军事对抗中。这是因为美国所谓的区域战略不仅是地缘政治工具,更是一台精心设计的“经济榨取机”。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不断要求盟友增加防务开支,甚至威胁“不交保护费就撤军”。这种模式在美国盟友体系中并非孤例,在亚太地区更是如此。赫格塞思在访日期间高调参加硫磺岛战役纪念活动,渲染“共同防御”,实则是在为新一轮军售造势。更为讽刺的是,美国一面鼓吹“盟友安全”,一面却在经贸领域大搞保护主义。这种“要钱时称兄弟,谈利时捅刀子”的双标做派,早已让地区国家看清美国“利益优先”的真面目。

21世纪的亚太早已不再是殖民时代的竞技场,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追求不可阻挡。今天的美国,不仅面临自身发展困境,其全球盟友体系也出现动摇,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军事化操弄与这些国家的核心利益根本对立。菲律宾当局眼下愿意自缚于美国战车,但东南亚国家普遍坚持不选边站,东盟多国明确反对域外势力干预南海事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多次强调,南海问题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解决。美国若继续沉迷于军火贩子的角色,只会加速消耗自身信誉,而中国与地区国家共同绘制的合作蓝图,必将为亚太稳定繁荣开辟新局面。

菲律宾国家安全政策正滑向危险轨道

代帆

美国国防部日前发声明称,美方已经批准向菲律宾出售20架F-16战斗机。美国军方表示,此次军售将提高“菲律宾空军进行海域态势感知的能力”,“加强菲律宾空军对敌方防空系统的压制”。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在随后的媒体简报会上还特地提到中国,“我们向中国保证,菲律宾是为充实军备而计划采购F-16型战机,这不是要损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

仅就菲律宾的军力水平而言,其确有推进军事现代化的必要,但若从菲律宾武器采购和军事现代化的方向来看,菲方的表态可谓欲盖弥彰、自说自话。从本质上说,美方急着出售战斗机,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菲律宾的军力水平,增强其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的能力。对菲律宾而言,花高昂价格购买这批武器,除了试图强化其在南海“威慑中国”的能力,也在于向美国纳“投名状”,表达忠心。

当前,菲律宾的国家安全政策正滑向更危险的轨道。在地区安全事务上,菲律宾表现得更像是本地区的另类和麻烦制造者。作为亚太实力并不靠前的国家,菲律宾本应在地区安全事务上低调行事,但在现实中,菲律宾却表现出与其国家实力完全不一致的冒进性和攻击性。自2023年以来,菲律宾屡屡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其对华政策也逐渐陷入一种臆造的“恐华”状态。尤其是自2025年初以来,菲方高调宣称破获多起“中国间谍案”,借涉嫌“刺探军事机密”逮捕多名中国公民。而菲方所谓的“证据”偏偏漏洞百出,逻辑难以自洽。4月初,菲律宾武装部队参谋长布劳纳更是表示,菲律宾必须为台海紧急情况做好准备,一旦台湾发生任何事情,菲律宾将不可避免卷入其中,比如救助在台湾工作的几十万菲律宾劳工。可是菲律宾哪来的底气能把南海和台海“联动”起来?

也许,美国所谓的“安全承诺”给了菲律宾部分人一些勇气。对美国来说,武装菲律宾,进而把菲律宾纳入其地区战略轨道,怂恿菲律宾人在南海问题上胡搅蛮缠,是一件无需花太大代价的事情。比如,尽管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全面冻结了美国的对外援助,但依然将用于菲律宾安全部队现代化的3.36亿美元援助从外援冻结中豁免,这笔款项也是美国国会去年批准的5亿美元对外军事融资的一部分,足见美国对菲律宾的“重视”。当然,这些援助对“财大气粗”的美国而言根本不值得一谈,区区20架F-16战斗机(即便还有一些武器、设备和配套的服务)就卖出近56亿美元的高价,怎么看也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相比之下,菲律宾的东南亚邻国,无论是否与中国存在海洋争端,都表现出更高的战略自主性和战略智慧。没有哪个国家会像当前的菲律宾这样,把自身的安全寄托在外部大国的干预上,并以此自恃骄狂,不顾地区和平稳定,主动挑起与邻近大国的冲突。在如何平衡大国关系、处理地区争端上,马来西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参考样本。在出席2024年第37届亚太圆桌会议期间,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回应一位菲律宾代表提问时表示,南海问题不应有域外势力插手介入,这样会使南海局势复杂化。在2025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现场,安瓦尔再度公开呼吁,在谈论南海局势议题时,应停止单独将批评矛头指向中国。他表示,尽管马来西亚与中国在南海主权上也存在争议,但两国关系并未因此紧张,马来西亚应继续与中国合作。

通过购买大量武器,并且为外国提供军事基地,乃至部署战略性反导武器,菲律宾在军事现代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但这一切能为菲律宾带来持久和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正为国家带来和平的,是追求和平的思路,而不是沦为全球霸权追求地区控制的工具。

谁在让东盟面临经贸与安全双重困境?

葛红亮

今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5周年。过往的 15年,既是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投资关系蒸蒸日上的15年,也是双方政治往来与安全合作持续“提质升级”的15年。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东盟关系更趋全面和不断成熟,“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共建更推动着双方关系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从战略伙伴关系走向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这期间,得益于与中国强劲的合作势头和地区总体稳定的局势,东盟以4.4%的年均经济增速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着“增长高地”的角色,并成长为亚洲第三大和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不过,到2030年东盟有望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预测能否成真,在如今却面临着挑战,而一旦经贸与安全双双“塌陷”,将是东盟的不可承受之重。

一方面,与中国的合作势头依旧强劲,这为东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步注入一股强大的动力。中国—东盟自贸区自建立以来,不仅推动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也实现了自身的制度升级,更带动其他地区经贸安排持续释放红利。数据显示,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从2004年的0.8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99万亿元。2015年自贸区升级协议达成,2024年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与2022年全面生效落实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道成为地区经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共同推动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联结更为紧密,而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正在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的制高点,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则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携手现代化的生动例证。

但另一方面,由于保护主义抬头并持续加重以及地区“逆裁军”、大国竞争等不确定性加剧,东盟正在面临着经贸与安全双双“塌陷”的风险。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新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对所有贸易伙伴采取单边霸凌政策,开征所谓“对等关税”。具体到东盟,“对等关税”令地区和全球供应链体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可能将重创东盟国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以越南为例,其纺织服装、鞋类、电子产品、家具及农业等核心产业将首当其冲,而如果出口放缓或投资减弱,越南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美国花旗集团曾预测由于“对等关税”的实施,越南的GDP增长率将由6%至7%,下降至5%。

不仅如此,菲律宾还以“军队现代化”为名,正不断依托于菲美同盟关系推进“逆裁军”和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倚美自重”。在菲律宾打算从美国购入“堤丰”陆基中程导弹系统后,近期美国又正式批准向菲律宾出售20架F-16战斗机,俨然想在东南亚掀起一场军备竞赛。除了继续在南海摆出对华强硬姿态外,菲军方官员近期还声称,菲律宾北吕宋岛司令部下辖的部队应该“扩大作战范围”,如果台海发生冲突,菲律宾需要为“突发事件”做好准备。在本月7日美菲于靠近台湾的吕宋岛启动“雷霆对抗”空军联合演习的背景下,菲军方发表介入台海事务的言论无疑给地区安全注入了不安因素。此外,今年演习中“登陆与反登陆作战”及“堤丰”陆基中程导弹系统模拟打击等内容也表明,地区安全所面临的风险正在不断升高。

和平稳定的局面若被打破,如何能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应是东盟国家审视经贸与安全挑战的基本逻辑。而就此,中国和东盟捍卫自由贸易与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及挥舞关税大棒的决心是一致的,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和反对地区“逆裁军”、军备竞赛的意愿也是相同的。同时,过往15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和东盟继续保持这一份决心和意愿不仅必要,而且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