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日媒述评:“一带一路”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2022-10-29 08:06:52       来源:参考消息网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0月26日发表英国伊诺多经济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安娜·乔伊利瓦与该公司银行与金融市场分析师丁尼·麦克马洪合写的文章,题为《“一带一路”下一个篇章事关人民币》。全文摘编如下:


虽然基础设施投资最受关注,但“一带一路”的内涵远不止这些。它还包括央行货币互换、接入中国的卫星和海底光缆网络、学生交流和自由贸易协定等。


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没有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下发生,但真正把其他国家纳入中国经济轨道则需要金融融合。只有各国开始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金融融合才有可能实现。


自“一带一路”启动以来,中国官员一直在谈论该倡议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新基础设施的需求巨大而融资来源有限,中国以任何形式提供的资金都会受到欢迎。


如果“一带一路”继续成为中国的重点外交政策倡议,那么用美元给“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愿意接受人民币,中国就可以自由地围绕项目部署资源,而不必担心美元可用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定以及华盛顿的监督。


中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出发点将是除了建设基础设施外,更重视建造工厂和加工厂。


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的事例发生在2016年。当时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北部亚马尔半岛液化天然气项目提供了信贷支持。


于是,人民币被用来向中国制造商支付购买建造海上天然气项目所需组件的费用。2021年4月,拥有亚马尔项目多数股权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诺瓦泰克公司的董事长说,该公司出售部分液化天然气时计划以人民币进行交易。


简而言之,亚马尔项目借入人民币贷款,用人民币贷款支付资本货物,现在用赚取的人民币收益还贷。


随着中国追求脱碳和更清洁的环境,它将不可避免地考虑把污染工厂迁走。并且由于中国缺乏丰富的可利用水、土地和能源,这将使相关产业转移到那些资源更加丰富的地方。


对关键矿产和农产品供应安全的担忧将促使中国投资于那些被认为足够友好的国家。而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的萎缩将使一些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


随着中国开始进口许多它目前在国内生产的东西,中国经济结构将发生转变。但中国当局认为这是培育人民币使用场景的一个途径。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表示,这两年央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与相关部委商量合作,想办法推动这种大规模成建制的对外产业转移更多使用人民币来实现。


他说,通过这种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人民币在投资对象国沉淀下来,一方面用于从中国进口与产业转移相应的机器设备、生产线和相关服务,另一方面开放金融市场,通过中国金融机构一揽子的交易银行服务,向对象国市场主体出售人民币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近几个月来,鼓励人民币跨境使用变得更加紧迫。美国及其盟友因俄乌冲突而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这凸显了过度依赖美元以及美元所支持的金融秩序的风险。


从长远来看,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北京能否给外国人提供真正的理由来想要持有人民币,并以中国货币而非美元进行交易。中美竞争的这个方面处于早期阶段,但很快就会升温。